數據安全性是指在數字信息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保護數字信息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損壞或盜竊。這個概念涵蓋了信息安全的各個方面,從硬件和存儲設備的物理安全到管理和訪問控制,以及軟件應用程序的邏輯安全。
很多企業總是在發生數據丟失后,才會重視企業數據的保管,當悲劇發生后再急急忙忙來找曉林電腦服務公司商討解決方案。亡羊補牢,有時候可以僥幸追回,有時候未必就那么幸運了,企業數據是企業的命脈,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對于企業數據安全管理,曉林電腦服務公司總結歸納了以下幾點:
一、無安全意識
1.大多數中小企業認為自己的數據無關緊要,加上對自己的員工信心滿滿,對數據防泄密措施置若罔聞,直到數據泄密給企業帶來嚴重損失后才采取亡羊補牢的措施。
2.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產生的任何數據,都是企業在日積月累中反復摸索出來的,無論是某個人的勞動成果,還是集體的勞動成果,都是企業的財富。一些貌似不緊要的數據和文件,其實在產生過程中都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因此,企業經營者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這些數據財富的安全意識。
三、企業應當建立有效規章制度和防范措施
企業應當制定相應的數據安全制度。企業自身應設定相應的數據安全防范措施
1. 安裝相應的硬件對數據進行防范
2. 安裝加密軟件對數據進行防范
3. 日常數據安全防范
四、有意識,嫌麻煩
有些企業在加裝硬件或者加密軟件后,過會擔憂硬件或加密軟件給現狀帶來的沖擊,比如擔心安裝后影響員工效率、使用起來比較麻煩等,最后就不了了之了。企業數據防泄密措施與企業管理一樣,也是要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采用不同的手段的,如果只有幾個創業者,完全可以靠自律保證數據的安全,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數據的安全性和應用的靈活性必須同時兼顧。
五、有措施,無管理
有些企業雖然上了硬件和加密軟件,但仍然出現一些泄密事件,有人便開始懷疑硬件和加密軟件是否有用了。硬件和加密軟件不是地牢,為方便企業交流也會有審批及解密的功能,這些關口都是由人去掌握的,如果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出現數據泄密甚至形同虛設也不足為怪。這就跟一個企業有大門,有保安,但大門總是開著,保安對進出人員不聞不問一個道理。
管理不當引起的失敗尤其應引起企業的重視,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主管領導不重視。硬件、軟件買來了,裝上了,就不過問了,只有管理員在維護。有些中高級領導還要求管理員開后門,甚至以各種借口卸載軟件。慢慢地,數據的重要性就變得不重要了,加密軟件也就可有可無了。
2.系統管理員經常換。硬件、加密軟件的管理員掌握著企業數據倉庫的鑰匙,如果對其沒有有效的監督,企業數據安全便沒有保障。保持系統管理員的相對穩定,對其權限進行約束尤為重要。
六、數據泄露防范措施
1.切斷源頭,設立信息級別制度——對公司的機密文件進行級別劃分,確定機密文件傳播的范圍,讓所有人了解信息的傳播界限,員工由自身的崗位確定相應的信息級別,低層次的崗位級別不能查閱、了解、拷貝、接觸到高層次的信息級別。
2.重視保密協議——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作用大小,和員工簽署清晰的保密協議還是必要的,保密協議的內容越詳細越好,如果對方心胸坦白,自然會欣然同意。
3.責任分解——明確每個人對相關信息的安全責任,所有的機密文件如果出現泄露,可以根據規定找到責任人,追究是次要的,相互監督和防范才是責任分解的最終目的。
4.防病毒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隱藏在程序和文檔中。目前典型的防病毒技術就是321法則,即:三個備份+兩臺服務器+異地備份(這個在企業數據保管新玩法異地備份那篇文章里有詳細介紹,這里就不多說了)
綜上所述,保證企業數據財富的安全,一定是人防與技防并舉,指望靠一個硬件或者一個軟件解決所有問題,是比較困難的。